安-32是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双发中短程运输机,它是安-26的发展型,主要用于高温、高原机场。机身类似于安-26,其发动机功率比安-26的大,能在海拔4000~5000米比标准大气温度高25℃的机场上起飞。1976年首次试飞,1977年5月在巴黎航展上展出。
1980年12月,印度空军决定用安-32代替C-119运输机,并于1982年初向前苏联订购95架,但这些飞机要安装印度生产的仪表和电子设备,1984年7月11日首次向印度交付飞机。
1985年秋安-32飞行表演时,创造了14项正式记录。10月25日,载重2000千克爬升到11760米的高度;11月5日,载重5000千克爬升到11230米的高度。
设计特点
机翼和尾翼 除了外翼弦长加大、平尾加装了前缘缝翼外,其它均与安-26相同。
机身 除了腹鳍加大外,安全同安-26。
起落架 与安-26相同,采用低压轮胎,可以使飞机在简易机场上起落。
动力装置 装两台伊伏琴柯AИ-20M涡轮螺桨发动机,单台功率3809千瓦(5180当量轴马力),发动机功率比安-26的增加近一倍,而起飞总重只增加3000千克,所以起飞性能和实用升限有较大提高,保证飞机在5000米的高原机场起飞。每台发动机驱动一副直径4.7米的四叶螺桨,直径比安-26的长0.8米。为了使桨叶尖离地有足够距离,发动机安装位置高于机翼上表面,右侧发动机整流罩后面有一台AГ-16M辅助动力装置,可用于地面起动发动机、供电和供气。
座舱 有驾驶员、副驾驶员、领航员、无线电通信员和飞行工程师。舱内有活动电绞车,可吊2000千克货物,沿舱壁两侧各装一排折椅,可载39名乘客或伞兵,或24名担架伤员和一名医护人员。
系统 空调系统使用来自每台发动机第10级压气机的热空气,在每个发动机短舱内有热交换器和涡轮冷却器。主液压系统和应急液压系统工作压力151.7×105帕(154.7公斤/厘米2),用于起落架收放、前轮转弯、襟翼操纵、刹车和螺旋桨桨叶顺桨操纵。电源系统包括两台由发动机驱动的27伏直流发电机,还有一台由辅助动力装置驱动的备用直流发电机,每台发动机驱动一台115伏400赫单相交流发电机,变流器将其变成36伏400赫三相交流电供各系统使用。3个应急蓄电池。驾驶舱内和货舱内均有供氧系统。
机载设备 标准通信导航设备有:两台甚高频无线电收发机,一台高频收发机和机内通话设备,两台自动测向器,无线电高度表,下滑航迹接收机,下滑坡度接收机,信标接收机,气象导航雷达,航向陀螺和飞行记录仪等。选用设备有:飞行指引仪、天文罗盘、自动驾驶仪和空投瞄准仪。